生活垃圾處理基本全覆蓋 廣西三招破解垃圾圍村
水工業網 垃圾圍村是城鎮化大潮中的難點熱點問題近年來廣西在農村垃圾處理實踐中因地制宜推行三種處理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垃圾污染的現象
在田林縣利周瑤族鄉百達村每天下午6點鐘前村民自覺把垃圾拿到路邊的垃圾集裝箱倒放然后由垃圾收集車前來清走運往村子700米外的利周瑤族鄉中轉站再由轉運車運到縣城的垃圾填埋場進行集中處理得益于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百達村告別了垃圾圍塘堵河的歷史村容環境大為改善這種模式主要針對距離縣垃圾處理廠20公里范圍以內的鄉鎮村屯各鄉鎮村屯的垃圾經收集轉運到縣垃圾處理廠后可以進行科學處置主要的處理方式包括焚燒廠(或配合發電項目)處理水泥窯協同處理縣市級垃圾填埋場處理優先減量化處理等
在距離縣市垃圾處理廠20公里以外的偏遠鄉村主要采用村收鎮運片區處理模式按適當集中連片治理區域共享的要求分片區建設垃圾轉運站及片區處理中心片區內鄉鎮及農村的垃圾通過村收鎮運集中運到片區處理中心然后采用簡易制肥場處理熱解站處理焚燒站處理分選站及填埋場處理優先減量化處理等方式既解決了運距遠成本高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垃圾的終端處理難題
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鄉冠洞村是實行該模式的成功案例每天上午9點鐘前村民楊珠艷都要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掃一番然后裝袋放到家門口的聯戶垃圾桶里很快便有保潔員前來收集運到公路邊的村級垃圾集中桶最后由垃圾轉運車拉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楊珠艷感慨道如今村里有專人保潔專車清運專地掩埋居住環境大有改善
由于廣西絕大部分農村布局分散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所以更多推行村屯就地就近處理模式各地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堅持一村一策先是按可堆肥垃圾可回收資源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進行分類然后合理選擇簡易堆肥沼氣池水洗熱解焚燒簡易填埋等單一或組合方式進行處理讓垃圾就地減量化處理盡量不出村
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大方村龍拱屯是一個偏遠小山村每戶門前放置兩個戶用垃圾桶每十戶放置兩個公共垃圾桶戶用和公共垃圾桶均分為可回收和可焚燒兩類大方村每個自然屯修建一個多功能垃圾池兼具回收室和焚燒室全村修建一個垃圾分類中轉站在具體實施中先是農戶對垃圾進行初次分類再由保潔員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和二次分類將玻璃塑料廢舊電器和有毒有害垃圾分類堆放各自然屯的可回收垃圾堆滿之后由保潔員統一運輸到村垃圾分類中轉站對有毒有害垃圾轉運至鄉垃圾回收站統一處理
目前廣西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垃圾圍村垃圾入田垃圾堵路垃圾排河等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自治區住建廳副廳長吳偉權表示今年起至2017年廣西將用兩年時間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治理攻堅計劃建設200個片區垃圾處理中心280個垃圾轉運站改造提升1萬個村屯的環衛設施實現100%的鄉鎮具備垃圾轉運或處理設施90%以上村莊垃圾得到有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