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龍爭虎斗璀璨“中華”
改革開放30年驀然回首在電信制造領域有兩個人的名字注定被寫進歷史一個是侯為貴另一個則是任正非
任正非的華為從當初做小交換機貿易起家發展到現在一年近千億的銷售規模而侯為貴的中興也由一家小廠發展為讓國際電信巨頭生畏的大企業可以說看中國電信設備商的發展主角就是中興和華為
成 長
上世紀80年代電信業的兩顆明星在深圳冉冉升起一顆是深圳南山區的中興一顆則是位于深圳觀瀾鎮的華為同在深圳任正非和侯為貴的成功之路卻有些不同
80年代初部隊轉業后闖蕩深圳的任正非曾非常失落電信界流傳說任正非是無處可以就業才被迫創建華為的比起任正非侯為貴的經歷顯得很平坦畢業后教了兩年書后來進入691廠從技術工人到車間主任他始終是廠里技術水平最高的專家1985年侯南下深圳借款創辦國有企業中興半導體有限公司
一位華為老員工說創業期的中華曾面臨著復雜的局面
當時由于我國在電信制造領域對外資高度開放這使得中國電信制造市場成了世界上發展最快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之一世界電信產業的巨頭如貝爾西門子NECATQT北電等相繼進入中國市場
20世紀80代全國上下的電話網用的設備都來自國外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我國一大批頗具實力的國內電信制造企業相繼興起大唐華為中興巨龍等就是代表中華等國內廠商創立后中國電信制造行業的企業憑借在萬門交換機上的群體突破將國外廠商一一擊敗
短暫的成功并不能換來中國電信制造商長久的安逸中華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安享原有市場還是冒險投資新的領域
中華選擇了后者在交換機市場還很好的時候中華就開始投入精力研制接入設備先后獲得了成功并培育啟動了市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北京的大唐巨龍兩家國企特別是巨龍根本不看好接入設備當巨龍大唐兩家認識到接入設備重要性的時候市場已經被別人瓜分完了
在后來的幾大新興市場如移動光通信數據領域中華也及時介入并迅速成長壯大
內 斗
一山不容二虎
中興華為的摩擦隨著各自的強大而日漸頻繁他們從同生于深圳的兄弟變成了競爭對手
從外表上看接觸過任正非和侯為貴的人都說他們都是那種慈眉善目的老人不過兩人的性格卻有著天壤之別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好斗而深諳中庸之道的侯為貴則被中興人稱為料事如神的老頭子任正非遭遇侯為貴更像是經典武俠片中東瀛武士與太極高手的對決
中華的較勁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中興在交換機方面處于領跑位置但1995年華為憑借萬門機的率先研制成功一舉趕超中興從1996年開始兩家公司先后實施多元化戰略交換與接入依然是競爭的焦點而數據光通信成為雙方新的競爭重點
1998年中華矛盾終于爆發華為狀告中興將中興電源與華為電源進行引人誤解的對比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場官司在當年曾經轟動一時有人評論中華之間的恩怨絕不是幾起訴訟就能了事價格競爭是中興與華為矛盾的根源所在
實際上中興和華為的價格戰由來已久這與電信行業的發展歷史有關面對七國八制的市場壟斷局面中興華為等民族通信企業一開始便打起價格戰時至今日中華的價格戰仍未結束
攜 手
如今中華已經不僅僅是局限于國內的品牌在國際市場中華兄弟所到之處常讓國外廠商心驚膽寒
2001年電信巨頭思科的虧損額達到10億美元同一時期朗訊公司的虧損額高達162億美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時中興華為都保持了高增長到了近兩年摩托羅拉等國際電信巨頭出現業績下滑而中華在海外卻是捷報頻傳
在海外中華不敢放松警惕形單影只的中華一改常態變得和睦起來
2003年對于思科在美國訴華為侵犯知識產權一案華為常務副總裁洪天峰曾如此評論以前國外一提到中國印象就是假冒偽劣低質低價我們要讓他們改變對中國的這個印象中興也表現出休戚與共的關切思科起訴華為雖是個別現象但是它卻折射出國外對中國創新文化的普遍質疑
總結中華的成功穩定的高層是中華得以做大的重要保證
華為的任正非中興的侯為貴始終保證了在公司的絕對領導地位并在公司內部形成了很高的威望建立了自己的企業文化與此形成對比的中華曾經的對手巨龍通信的核心高層人士變動頻繁其靈魂人物鄔江興可謂幾度沉浮
30年風風雨雨有沉有浮而中華兄弟卻巍然屹立放眼未來同出生于深圳揚名于海內外的孿生兄弟必將領跑中國電信制造業書寫出更為壯闊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