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一張老藤席守一寸舊記憶
在天氣炎熱的廣州涼席曾是消暑神器其中比竹席柔軟輕便比草席涼快的藤席可謂奢侈品曾經是有錢人家的標配藤席用得越久越好用就算出現破損慳家的老廣州人也舍不得扔掉修補藤席這門行當于是紅火一時拿著需要修補的席子出門輕易就能找到手藝過硬的師傅
此去經年空調進入千家萬戶藤席的價格也不可同日而語使用藤席的家庭越來越少為街坊們修補老藤席的師傅也不再如往日般密布街頭巷尾想修補家中藤席的王阿姨找遍整個荔灣才找到了劉永鏘
劉永鏘老西關7年的上山下鄉歲月讓他學會了多種技藝其中就包括了藤席修補現在退休后的他每天下午都在老城區的巷里修補藤席因為手藝精湛不少人甚至從佛山順德慕名而來對于這門行將消失的工種他說只要有空每天下午他都會在這個路口修藤席
一抵一推 藤席新生
逢源街道辦旁的老舊住宅樓前年已六旬的鏘叔右手攥錐左手捏藤一抵一推地修補著一張藤席
切削撬拉每個動作都一絲不茍先將破損處擦凈潤濕再將修補用的藤皮削尖右手拿錐在斷掉的藤條處掀起小縫左手配合將藤皮放在凹槽插入錐子順力一推藤皮從另一頭帶出然后按照藤席紋理每隔兩三格穿過直到將整根藤皮塞進最后將露出的小角切掉老藤席的破洞就修補好了
鏘叔說修藤席就和修補絲綢一樣哪里有破損就在哪里按照原來的紋路重新補上
自學成才的老知青
鏘叔是地道的老西關生于泮塘五約的他大半輩子的生活都在荔灣區和藤席的結緣還需要追溯到上山下鄉的知青歲月
當年鏘叔前往雷州半島的農場過集體生活農村的各種小手藝都吸引著他我這個人好奇心比較重喜歡四處學習各種東西當時學會了種菜養豬養雞苗圃管理等技能也喜歡做一些小手藝編制過籮筐篩子扇子等當時感覺就是一種玩活而已
回到廣州后鏘叔在自行車廠當起噴漆工人工余時間他仍喜歡編織一些小玩意也會幫朋友鄰居修補藤席一修一補間幾十年如白駒過隙退休后鏘叔干脆走出家門幫街坊修補藤席其實修補藤席對我來說就是玩因為我這個人根本閑不下來退休后如果沒東西做坐在家里會全身不自在
無招牌也顧客盈門
既沒有固定檔口也沒有在門前掛牌但鏘叔的客人仍絡繹不絕
好幾次他們都是開著警車過來辦事時順手把藤席交給我修補客人除了老街坊外還有不少是來自街道辦的工作人員或警察此外也有不少客人慕名從順德佛山甚至肇慶而來也會幫客人把藤席改小以前還有拼接藤席的反正也是這么一手一腳做出來咯
手藝精湛鏘叔修完的藤席總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甚至有客人懷疑鏘叔偷換了自己的藤席每次接收藤席時鏘叔都會在藤席背后寫下客人電話藤席能睡很多年不少人對藤席都有感情之前有個阿姨來修補藤席說藤席是她結婚時公公買的至今已40多年
修補手藝或后繼無人
舊時一張藤席的價格往往相當于一家人的全年收入一旦破損修理自然是首選現在一張藤席幾百元就有交易破損了很多人寧愿買一張新的加上空調普及廣州家庭對藤席的依賴越來越少修補藤席的師傅也是
現在很少人修藤席咯也沒有人愿意學因為根本賺不了錢雖然有著一手好技藝但鏘叔并沒有收過徒弟他指著正在修補的藤席說這張藤席破了好幾個大洞還有很多小洞修好大概300元要三四天只有小破洞的話也要半天維修費也就幾十塊錢
反正我也有退休金就當愛好做下去吧鏘叔說只要有空每天下午他都會在這個路口修藤席
市民回憶
藤席越睡越熟
以前生活困難東西壞了都會先拿出去修現在的年輕人一旦東西壞了第一反應就是換個新的所以一些做修補的老手藝人生意越來越難做也難怪現在越來越難找到他們了家住逢源路的王阿姨說起修藤席這個工種不禁有些唏噓以前藤席好貴我結婚時候的嫁妝就是一張藤席當時要800多元我們家存了好久才買得起
其實藤席是越老越矜貴睡得又熟又滑只要能補好花多點錢也舍得王阿姨說十幾年前荔灣幾乎每個小市場附近都有修藤席的店只要拿著藤席出門很容易就找到地方修這些店除了修藤席外還會做藤椅修藤椅現在這些店幾乎都消失了之前我想給女兒改一張藤席找遍全西關才找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