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什么吃湯圓
冬至為什么吃湯圓
據了解自古以來就有冬至吃湯圓的說法那么冬至吃湯圓的起源是什么呢?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后會周身發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 B1維生素B2煙酸及淀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中醫歷來將湯圓視為補虛調血健脾開胃之物
遠古帝堯的時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歲時節氣到了周朝已有冬節,君王要在冬至日舉行祭天的至漢以后,每年冬至,都有舉行祭天祀神拜祖賀冬等行事到了唐宋兩代,祭禮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舉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語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湯圓,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團圓,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民間習俗,冬至這天吃了湯圓,就長了一歲了以前,在農業社會,冬至前一兩天,家家戶戶便開始準備應節的祭品,并準備做湯圓,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漿,壓榨水份后,成為「圓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來,把它搓成圓仔,圓仔又分為紅白兩種,紅的叫「金圓」,白的叫「銀圓」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合家圍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
除了有以上的寓意外立冬吃湯圓能幫助我們防寒御寒 糯米湯圓外型圓圓的里面帶餡或實心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則叫湯圓元宵湯圓可以有很多花樣尤其帶餡的品種最多甜餡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錦棗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還有菜餡元宵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
吃湯圓在明清時期已經約定俗成在冬至這天要作粉圓或粉糯米為丸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還有一種解釋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那天天還未亮婦女們就起來生火煮湯圓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圍坐吃湯圓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