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市企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禹城市企業成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而政策往往偏向于一些高新技術企業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想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那么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到底有哪些好處呢申請高新企業認定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根據新的工作指引我們認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條件依然可以分為門檻性指標和評價性指標其中門檻性指標屬于必要條件即有任一條件不滿足即不能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門檻性指標包括以下六項
一精確到天數的年限要求 企業須注冊成立365個日歷天數以上
當年最近一年和近一年都是指企業申報前1個會計年度近三個會計年度是指企業申報前的連續3個會計年度(不含申報年)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是指申請前的365天之內(含申報年)
二兩層分級制的知識產權要求
該要求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票否決權兩級分層制強調知識產權的核心性排他性有效性同時弱化了時效性限制
1一票否決權不具備知識產權的企業不能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2兩級分層制擴大了知識產權的范圍將國防專利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等納入進來更為合理利好于涉農涉醫藥等特殊行業的企業而兩級分類的模式也充分考慮了不同知識產權的價值創造性要求授權審批嚴格程度等方面這有利于相關行業的企業充分利用其知識產權合理維持其高新資質兩級區分的意義在于I類知識產權在有效期限內可以無限制使用而II類知識產權則只能使用一次
3排他性權屬要求 要求須在中國境內授權或審批審定并在中國法律的有效保護期內且知識產權權屬人應為申請企業同時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期間及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存續期內知識產權有多個權屬人時只能由一個權屬人在申請時使用這表明不少集團企業內的關聯公司已經不能通過共享的方式分別申請高新資質
4知識產權相關技術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所謂主要產品(服務)是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中擁有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且其收入之和在企業同期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中超過50%的產品(服務)
5有效性要求
(1)專利有效性證明 申請認定時專利的有效性以企業申請認定前獲得授權證書或授權通知書并能提供繳費收據為準該要求明確了專利等有效性的認定標準書面證明資料雖然授權通知書專利有效性的證明力較授權證書弱但是繳費收據提供了強有力的輔助
6弱化時效性要求 考慮到知識產權獲取的難易程度等因素《工作指引》弱化了時效性的要求具體來說按Ⅱ類評價的知識產權在申請高新技術企業時僅限使用一次而對于I類知識產權則沒有次數限制較于舊《管理辦法》和《工作指引》的近三年內取得而言其時效性限制弱化從時效性限制改為次數限制,Ⅱ類知識產權依然可以使用三年(因為一次高新認定的有效期為三年)而I類知識產權則以其本身的有效期作為限制
三主要產品(服務)核心技術的領域要求
1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2主要產品(服務)是指其收入之和在企業同期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中超過50%的產品(服務)這是新提出的定量性要求事實上有利于知識產權核心支持作用的認定
四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的要求
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比是指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與同期總收入的比值要求不低于60%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分為兩大類主要是指企業通過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取得的產品(服務)收入與技術性收入的總和對企業取得上述收入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應屬于《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其中技術性收入包括
(1)技術轉讓收入指企業技術創新成果通過技術貿易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
(2)技術服務收入指企業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數據系統等為社會和本企業外的用戶提供技術資料技術咨詢與市場評估工程技術項目設計數據處理測試分析及其他類型的服務所獲得的收入
(3)接受委托研究開發收入指企業承擔社會各方面委托研究開發中間試驗及新產品開發所獲得的收入對總收入進行了界定總收入是指收入總額減去不征稅收入收入總額與不征稅收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稱《企業所得稅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稱《實施條例》)的規定計算新的工作指引刪減了技術性收入中的技術承包收入
五科技人員與職工總數的比值要求
《管理辦法》要求高新技術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工作指引》對人員統計的要求進行了明確取消了對科技人員和研發人員的區分取消了對科技人員學li限制明確了科技人員和職工總數的統計范圍明確了具體的統計方法
1統計方法全年月平均數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科技人員數均按照全年月平均數計算月平均數=(月初數+月末數)÷2全年月平均數=全年各月平均數之和÷12年度中間開業或者終止經營活動的以其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上述相關指標
2職工總數的統計口徑企業職工總數包括企業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在職人員可以通過企業是否簽訂勞動合同或繳納社會保險費(增加了一種鑒別方式實踐中早有采用資料準備時應考慮直接提供相應證明資料)來鑒別兼職臨時聘用人員全年須在企業累計工作183天以上當然職工總數的統計要將科技人員包括在內
3科技人員的范圍中申咨詢發現企業科技人員是指直接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以及專門從事上述活動管理和提供直接服務的人員包括在職兼職和臨時聘用人員并且累計工作時間在183天以上
六精細化但仍不完美的研發費用要求
1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注意是總額比例而非分年比例) 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占比是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值《管理辦法》要求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5%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于60%中申咨詢提醒您值得注意銷售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之和主營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收入按照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的口徑計算
2企業研究開發活動(研發項目)的確定 研發活動的確定方法與此前類似包括行業標準判斷法專家判斷法和目標或結果判定法其中目標或結果判定方法是前兩種方式的輔助方法企業應按照研究開發活動的定義填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中四.企業研究開發活動情況表
3研發費用的歸集方法 企業應正確歸集研發費用由具有資質并符合《工作指引》相關條件的中介機構進行專項審計或鑒證企業的研究開發費用是以單個研發活動為基本單位分別進行測度并加總計數的以單個研發活動為基本單位則省去了運用費用分攤機制的麻煩企業應對包括直接研究開發活動和可以計入的間接研究開發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并填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中的企業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企業應按照企業年度研究開發費用結構明細表設置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專用研究開發費用輔助核算賬目提供相關憑證及明細表并按要求進行核算
4研發費用的歸集范圍 包括人員人工費用直接投入費用折舊費用及長期待攤費用無形資產攤銷費用設計費用裝備調試費用與試驗費用委托外部研究開發費用和其他費用并且其他費用由不得超過研究開發總費用的10%調整為20%包括技術圖書資料費資料翻譯費專家咨詢費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研發成果的檢索論證評審鑒定驗收費用知識產權的申請費注冊費代理費會議費差旅費通訊費等其他費用所占比例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