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仿存在下粉末涂料用聚丙烯酸正丁酯流平劑的合成
表面處理網訊粉末涂料由反應性樹脂顏填料固化劑及助劑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熱擠出和粉碎過篩等工藝制備而成在常溫下經靜電噴涂加熱烘烤熔融固化形成平整光亮的永久性涂膜達到裝飾和防腐蝕的目的流平劑是一種可以在熔融固化過程中提供相對均一的表面張力以改善粉末涂料固化后涂膜外觀的助劑目前常見的流平劑有丙烯酸酯類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如聚丙烯酸異辛酯以及含有不同支鏈的聚硅氧烷然而由于此類流平劑成本較高制約了其發展所以我們選用目前用量最廣價格最便宜的普通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丙烯酸正丁酯均聚物流平劑作為研究對象
理想的聚丙烯酸酯類流平劑應具有較窄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布較低的表面張力適當的相對分子質量以及與成膜物有限的相容性然而當這類流平劑添加量過大或者涂膜厚度超過120μm時涂膜表面常常會出現白霧易形成手印等缺陷這通常是由于低相對分子質量的流平劑分子遷移到表面引起的所以合成一種相對分子質量分布較窄的流平劑成為改善這類流平劑的一個有效途徑
目前合成窄分布自由基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氮氧穩定自由基聚合NMP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可逆加成-斷鏈鏈轉移自由基聚合RAFT等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然而NMP體系穩定自由基價格昂貴且對單體種類有很高的選擇性ATRP體系很難脫除加入的過渡元素催化劑及配體RAFT體系鏈轉移劑味道難聞合成過程較為復雜Matyjaszewsk等人于1995年用廉價易得的碘代化合物作為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調節劑制備了窄分布的聚苯乙烯并提出了退化轉移自由基可控聚合(DTRP)機理此后大量研究表明常用的烯類單體均可用該方法合成得到可控的均聚物及共聚物因此選擇條件溫和的DTRP制備聚丙烯酸正丁酯在工業上具有重要意義
結果討論
1聚合機理分析
圖1 含碘化合物退化轉移自由基聚合機理
碘仿作為鏈轉移劑過氧化苯甲酰為引發劑在溶液中按照退化轉移自由基聚合機理進行如圖1所示在普通自由基聚合體系中加入碘化物作為鏈轉移劑聚合物鏈自由基與含碘化合物反應形成暫時不發生反應的休眠種Pn-I在反應條件下休眠種C-I鍵可以斷裂作為新的鏈轉移劑繼續參與鏈轉移反應從而使分子鏈恢復活性繼續隨轉化率增加而增長并使相對分子質量得到控制從機理可以看出最終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鏈末端含有碘原子
2末端含碘原子的聚丙烯酸正丁酯的表征
圖2 聚丙烯酸正丁酯的核磁氫譜溶劑CDCl3溫度25℃
通過核磁氫譜對得到的聚丙烯酸正丁酯進行結構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從圖2可以看出化學位移為4.85的g峰歸屬于丙烯酸丁酯分子鏈上碘原子封端的次甲基CHI2上質子的特征峰證明聚合物鏈末端含有碘原子|
3碘仿用量對聚丙烯酸正丁酯均聚物相對分子質量及分布的影響
表2 碘仿添加量對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及分布的影響
圖3 聚丙烯酸正丁酯的GPC曲線
通常情況下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及分布主要與引發劑添加量鏈調節劑的添加量以及聚合溫度有關表2是按照傳統溶液聚合工藝碘仿作為相對分子質量調節劑對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及分布的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碘仿的加入使丙烯酸正丁酯均聚物相對分子質量明顯下降未加鏈轉移劑時的數均相對分子質量Mn為7400加入1%碘仿作為鏈轉移劑后Mn下降為3200聚丙烯酸正丁酯的GPC曲線(圖3)也可以明顯看出相對分子質量的減小此外相對分子質量分布也從未加調節劑的PDI=3.18降到PDI=2.1左右這說明碘仿對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具有明顯的調控作用然而相對可控聚合通常的PDI<1.5的標準相對分子質量分布是較寬的原因可能是滴加工藝和補加引發劑雖然有利于及時消除反應熱提高單體轉化率但是不利于聚合物分子鏈同時生長從而加寬了相對分子質量分布其次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分布與單體轉化率有關[7]當轉化率提高分布也會相應變寬本文中單體的轉化率均達100%
4流平劑性能測試
一般而言流平劑的流平性能與其表面張力大小和相對分子質量分布有重要關系選取市面上幾種流平劑與碘仿作為鏈轉移劑合成的聚丙烯酸正丁酯流平劑在粉末涂料中的應用性能進行對比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碘原子封端的聚丙烯酸正丁酯流平劑表現出良好的流平性和清晰度特別是在膜厚達到150μm時清晰度與市售的普通流平劑相比有明顯提高與德國Wacker-ChemieGmbH瓦克化學生產的CP77類似具有這種良好性能可能原因有1聚合物末端含有極性較大的碘原子從而提高了聚丙烯酸正丁酯流平劑的表面張力使流平劑更容易遷移到與空氣接觸的表面提供均一的表面張力2碘仿的加入調控了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分布讓聚合物相對分子質量更集中從而減少了小分子流平劑在涂膜表層對涂膜清晰度產生的不利影響
結論
a.用碘仿作為鏈轉移劑合成了相對分子質量分布較窄的聚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物
b.得到的聚丙烯酸正丁酯應用于粉末涂料流平劑具有良好的流平性能尤其是在涂膜厚度達到150μm時仍具有良好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