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化制糖歷史是怎樣?
中國機械化制糖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中國機械化制糖的醞釀探索時期20世紀30年代中國興起機械化制糖熱潮但未形成機械化制糖工業體系制糖業基本上還處于手工業階段1949年后不斷發展成為完整的現代制糖工業體系
1878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中國香港設中華精糖公司機器購自英國以土糖為原料生產精煉糖每日能處理4000擔土糖1880年怡和洋行又在廣東汕頭角石開設分廠此外英國商人在中國香港的太古洋行也創辦太古煉糖公司繼英國之后美國日本等商人也來中國建立機械制糖廠制糖工藝技術設備均從外國引入由于社會動蕩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這些糖廠未能長久生存下去
1905年中國東北開始種植糖用甜菜1908年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350噸的甜菜制糖廠(阿城糖廠)
1915年又建成一座日加工甜菜 350噸的甜菜制糖廠(呼蘭糖廠)
1916年日本人在中國東北成立南滿洲制糖株式會社,并在沈陽郊區建立一座日加工500噸甜菜的奉天糖廠1917年投產1922年又在鐵嶺建成鐵嶺糖廠,這兩座糖廠都于1926年停產
1920年北京溥益公司在山東濟南興建溥益糖廠,于1921年投產1929年停產
1938年日本在吉林省范家屯建立新京制糖所后改為吉林省制糖廠
20世紀30年代以前不論是甜菜制糖廠或是甘蔗制糖廠或是精煉糖廠不論是外資興辦或是民族資本創辦的糖廠都沒有成功中國的機械化制糖業未能形成仍然處于手工業制糖階段牛拉石轆壓取甘蔗的古老制糖法依然盛行土糖寮土糖房小作坊式的制糖遍布城鄉民間糖的產量及質量都不及先進國家尚需大量進口食糖1929年食糖進口量達最高峰7.4億千克價值銀一萬萬兩居全國進口貨物的第二位
30年代開始中國限制洋糖任意進口保護國內糖業的發展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嚴重經濟危機許多公司商人急于推銷滯銷的貨物和積壓設備中國成為他們資本輸出的一大市場例如美國的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工廠即在此時來到廣東推銷他們積壓的制糖設備廣東省的軍閥企圖通過創辦糖業充實自己經濟實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政治地位極力支持興辦機械化制糖業廣東制糖歷史悠久制糖原料(甘蔗)豐富客觀上也利于制糖業的發展1933年8月至1936年1月在檀香山鐵工廠捷克斯可達廠兩家廠商的承包下在廣東建成了市頭順德東莞新造惠陽揭陽等 6座機械化制糖廠其設計的總生產能力為每天壓榨甘蔗7000噸每天產白糖700噸機器設備全部由外國進口工藝技術設備規模都是空前的廣東遂成為全國機械化制糖業的重要基地
廣東興辦機械化制糖業的熱潮也波及可以用甘蔗制糖的其他省份繼之紛紛建立機械化糖廠但由于時局動亂工業基礎薄弱這些新式的機械化制糖廠未能得到發展和繁榮不少糖廠被迫關閉停業
20世紀以來中國臺灣省機械化制糖業發展較快最早的機器制糖廠建立于1901年至1945年全省已有42家機械化制糖廠1934~1943年間,中國臺灣糖業發展迅速糖產量劇增并有大量出口1938~1939年制糖期機制糖產量達到137萬噸
1949年后中國大陸的制糖業不斷得到發展甘蔗制糖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福建海南四川等地甜菜制糖業集中在黑龍江內蒙古吉林新疆等地甘蔗糖與甜菜糖的產量之比約4:1發展到 80年代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制糖大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