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體和過渡態有什么區別
過渡狀態理論認為:反應物分子并不只是通過簡單碰撞直接形成產物,而是必須經過一個形成活化絡合物的過渡狀態,并且達到這個過渡狀態需要的一定的活化能
例如氯代叔丁烷的水解反應分兩步進行(CH3)3CCl→(CH3)3C+Cl-(CH3)3C++H2O→(CH3)3COH+H
其間出現兩個過渡態一個中間體正碳離子(CH3)3C+.這兩步反應分別經過兩個勢壘ΔE1和ΔE2,過渡態1(CH3)3CCl和過渡態2(CH3)3COH2分別出現于每步的勢能頂峰處,而活性中間體處于兩峰之間的凹谷處.活性中間體與兩個過渡態的結構和性質相近,但不相同.一般,中間體很活潑,壽命很短,但比過渡態要穩定,故可用各種現代物理化學方法測定其結構.兩個過渡態之間的中間體的勢能越低,則中間體越穩定.利用中間體結構和性能的知識 ,可大致推斷出過渡態的結構性能,以闡明反應機理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