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天文望遠鏡的發展歷史
1608年荷蘭的一位眼鏡商利伯希偶然發現通過兩片透鏡可以清楚地看到遠處的景物他做出了第一架望遠鏡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聽到這個消息后也開始制造望遠鏡到1609年年底他制造出放大率分別為3倍8倍20倍和30倍的4架望遠鏡最大的口徑4.2cm長約1.2m并首先用望遠鏡觀測天空他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月亮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4顆衛星太陽黑子在日面移動等天文現象伽利略的天文望遠鏡是用一片凸透鏡和一片凹透鏡做成的凸透鏡作物鏡凹透鏡作目鏡目鏡在物鏡的焦點前面這種形式的天文望遠鏡稱為伽利略望遠鏡
1611年開普勒提出用兩片凸透鏡作望遠鏡物鏡和目鏡都是凸透鏡目鏡在物鏡焦點的后面稱為開普勒望遠鏡這些天文望遠鏡的光學元件部是折射元件故稱為折射天文望遠鏡兩種形式的折射望遠鏡在天文工作中都被使用折射天文望遠鏡的缺點是由于色差的影響不能得
到很清晰的像人們發現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口徑相同時焦距越長色差的影響越小為了得到清晰的像便把焦距加長由于鏡筒不能太長折射天文望遠鏡也就不能做得很大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