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蝗的形態特征
螞蝗一般背腹扁平前端較窄全體呈葉片狀或蠕蟲狀體形可隨伸縮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變體分節前后端的體節演變成吸盤前吸盤較小常常圍繞在口的周圍后吸盤杯狀多朝向腹面除棘蛭外體的分節比較固定表示它們的親緣關系相近特異程度較高
蛭類是體節數目少而固定的唯一一類環節動物因此它們比大多數的其它環節動物更加敏捷體節數是通過計算神經節和側神經支的數目而得知的所有螞蝗的身體都由口前葉加上33個體節一共34個體節所組成各體節用羅馬數字I-XXⅪV表示(有時為了方便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身體各部分包括相同的體節頭部6節(I-Ⅵ)環帶前部3節(Ⅶ-Ⅸ)環帶部4節(X-ⅪH)環帶后部(或稱軀干部中央部)11節(XlV-XXlV)肛部3節(XXV-XXⅦ)和后吸盤7節(XXⅧ-XXⅪV)由于構成后吸盤的7個體節難以區分所以在敘述螞蝗的節數時皆略去不計僅提身體分27節每個體節的表面又被橫溝再分成幾個體環每體節分3環是基本的類型有些螞蝗的體節也有不分環或僅有2環的但多數螞蝗的體節由這3個體環(用a1a2a3表示)的再次分割而形成更多的環6個環(b1-b6)還可以進一步分為12環(c1-c12)或24環(d1-d24)惟多數螞蝗只有a和b兩組有d組的螞蝗為數極少
一般說來體前端和后端各節的環數較少自兩端向中間組成體節的環數逐漸增多體中段的許多體節環數相等如各節均分3或5環(也有更多的體環因種類而異)這些體節稱為完全體節與此相對應前后端的其余體節稱非完全體節如果一個體節多于3環則這3個原始體環的分割程度通常有不同有的環進一步分割有的不分割或較少分割以醫蛭為例它的完全體節為5環是由于a1a3各自分割一次a2不動結果形成b1b2a2b5b6各節中間的一環(a2)是感覺環在這一環上有體節感覺器和側神經的主支
螞蝗有豐富的感覺器各種不同類型的單眼感覺突乳突遍布全體眼只是由許多位于色素杯之后的感光細胞組成
頭部明顯眼在頭部前端的背面它們的數目位置和形狀是鑒別種類的標志之一某些蛭類眼的數目和排列可能有變異頭部腹面的前吸盤可以很突出或者僅是口周圍的唇稍加厚而成
環帶的表面有環帶腺的開口在生殖期環帶增厚并帶有不同的色澤此時易與身體其余部分相區別環帶區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及雌性生殖孔各一個雄孔在前雌孔在后相間數環兩孔相間的環數通常在舌蛭科為2環顎蛭目為5環石蛭科為26環甚至11環也有兩孔同在一個圓形突起上的如寬身舌蛭個別種類如淡色舌蛭的雄孔和雌孔合為一個
中央部位是身體最大的部分一般其背面呈弧狀隆起腹面較扁平
體的后端由7個體節構成后吸盤這7節已合在一起外表上無分節的痕跡最后一節有肛門稱尾節少數螞蝗的肛門位于后吸盤中但多數螞蝗的舊肛門已封閉而在后吸盤的緊前方產生一個新的背肛門來代替它后吸盤是一個強有力的吸杯運動和取食時少不了它吸人畜血液的螞蝗后吸盤尤其發達
螞蝗一般通過體表進行呼吸少數在體側有吸呼器如魚蛭的呼吸囊(搏動囊)或鰓蛭的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