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分裂素是怎么研究出來的
1913年德國植物學家 G.Haberlandt 從馬鈴薯韌皮部滲出液中分離物質可誘導馬鈴薯細胞分裂和愈傷組織的生成
1940年Folke Skoog從椰奶和酵母抽出液中分離出一些可促進細胞分裂的嘌呤類的化學物質
1942年Jvan奧弗貝克等在培養曼陀羅幼胚和未受精的卵細胞的實驗中發現椰子乳明顯促進生長因此設想椰子乳含有能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
1948年Folke Skoog等發現腺嘌呤及其核苷(腺核苷)不僅能誘導組織培養中煙草切段的細胞分裂而且能促進芽的形成后來FSkoog和COMiller發現久放的或經壓力鍋處理過的DNA中有強烈促進細胞分裂的物質經過分離和鑒定證明是6-糠基腺嘌呤并命名為激動素激動素(Kinetin)不是天然植物生長調節劑需人工合成
1963~1964年DSLetham等從幼嫩的玉米種子里分離出一種細胞分裂素并鑒定了其化學結構命名為玉米素后來還發現了一些在結構上與玉米素稍有不同的活性物質其中之一是在甜玉米中存在的玉米素的核糖衍生物
1967年Letham證明了椰子乳中主要的活性物質也是玉米素核苷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