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器的工作原理
液晶即液態晶體是一種很特殊的物質它既像液體一樣能流動又具有晶體的某些光學性質液晶于1888年由奧地利植物學者Reinitzer發現是一種介于固體與液體之間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液晶分子的排列有一定順序且這種順序對外界條件諸如溫度電磁場的變化十分敏感在電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它的光學性質這種現象稱為電光效應
通常在兩片玻璃基板上裝有配向膜液晶會沿著溝槽配向由于玻璃基板配向溝槽偏離90°液晶中的分子在同一平面內就像百葉窗一樣一條一條整齊排列而分子的向列從一個液面到另一個液面過渡時會逐漸扭轉90°也就是說兩層分子的排列的相位相差90°一般最常用的液晶型式為向列(nem 不同種類的顯示器 atic)液晶分子形狀為細長棒形長寬約1-10nm(1nm=10Am)在不同電流電場作用下液晶分子會做規則旋轉90度排列產生透光度的差別如此在電源開和關的作用下產生明暗的區別以此原理控制每個像素便可構成所需圖像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