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接收機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GPS接收機的發展歷史介紹
第一顆GPS衛星
于1978年發射
現使用的系統是由第二代GPS衛星組成的稱為Block II
第一顆Block II衛星
于1989年發射
美國國防部于1995年宣布GPS全面運作
當該系統剛剛推出時GPS信號傳輸中存在故意計算錯誤的做法以此限制非軍用GPS接收機的精確度2000年5月份相關部門停止了這一做法
這時
已有GPS衛星
運行在軌道上
這24顆衛星的建造和發射總共花費了約120億美元
每顆衛星重約787公斤
這些衛星運行在地球上空約20公里的軌道上
衛星沿軌道繞地球運行一周的時間為12小時
俄羅斯也有一套與美國一樣的系統被稱為GLONASS系統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 實際上是一個衛星群由27顆沿環地球軌道運行的衛星(24顆為工作衛星另外三顆為備用衛星)組成雖然這一衛星網絡由美國軍方研發并作為軍用導航系統而使用但很快這一系統就進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中
每一顆由太陽能提供動力的衛星的造價在3,000-4,000萬英鎊之間并且在地球上空大約19,300千米的高度繞地球運行每天繞地球運轉兩周它們的運行軌道是經過特殊安排的所以在任何時候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上空都至少可以見到四顆衛星
GPS接收機的任務就是確定四顆或更多衛星的位置并計算出它與每顆衛星之間的距離然后用這些信息推算出自己的位置這一計算過程的基礎是一條被稱為三邊測量法的簡單數學定理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